首页 > 云浮市新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新兴动态 > 新兴要闻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云浮市新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新兴动态 > 新兴要闻
新兴江畔党旗红
来源: 发布时间: 2007-07-11 15:58:36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抓好基层党建、促进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双赢。近日,省委“三级联创”检查组评价我县“亮点多、效果实,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逾八成镇村达到“五个好”标准
        县领导认为,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县委是关键,镇委是龙头,村党支部是堡垒。为此,县委提出了建设“六型”好班子,全面加强县、镇、村三级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学习型班子。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二是建设团结型班子。做到上下一盘棋,发挥整体作战效能。三是建设发展型班子。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建设服务型班子。牢固树立忧患、公仆和节俭意识,积极为群众、为企业服务。五是建设爱民型班子。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六是建设自律型班子。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友和严于律己,严束家人,率先垂范,带好队伍。
       目前,我县有10个镇、130个村达到了“五个好”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标准,分别占全县镇、村总数的83.3%和80.7%。
致富能手争相递交入党申请
       我县坚持从改善软、硬两种环境入手,全面夯实农村党建的基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坚持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县、镇、村三级层级落实责任,坚持推行联系会议、工作督查通报、岗位责任考核、试点推动和评优奖励制度等五项制度,做足“规定动作”开展创建活动。
       按照“把经济能人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党员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我县以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待遇等方法,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队伍作战能力。近两年来,我县农村基层近300余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经济能人和致富能手达80%。通过将村支书、主任和其他村干部的月工资分别提高到了550元、500元和450元,吸收多名优秀的村干部到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按县出20%、镇出30%、村出30%、个人出20%的比例,为村干部购买退休养老保险,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打造出一支“能战”、“善战”、乐于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先进党支部和优秀村支部书记。
        近两年来,我县共组织12个工作小组,进驻12个后进村后进党支部进行专门的帮扶、整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74.22万元,帮助解决突出问题15个,办好事实事24件。我县还积极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今年初,我县投入资金,高标准建设了都村、云敏、扶桂、思本等4个村级活动场所,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成为当地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群众学习和娱乐的中心。
16家非公企业建党组织35个
        农村工作的载体归根到底在农村。我县以创新 “三级联创”活动的载体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今年,我县按每村500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经费80.5万元,在全县161个村全面铺开“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由于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了可喜的变化。今年以来,我县农村因不服或不满村务村财管理而上访的案件同比减少了40%,簕竹镇良洞村、车岗镇竹围村、太平镇下沙村等村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卖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我县采取措施、人员、目标、责任“四落实”的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活动开展以来,全县161个行政村兴办集体经济项目132个,累计投入资金1816万元,预计年收益达326万多元,有望在今年内基本“消灭”贫困村。
         大力开展农村党员联系村务活动。据统计,我县目前共有6398名农村党员参与联系村务活动,占农村党员的52%,党员联系农户16194户,占农村总户数的18%。
         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目前,我县在温氏集团、凌丰集团等16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起党组织35个,党员540多名,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与党建双赢。温氏集团近年来累计捐助资金1000多万元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出“党旗红、企业兴”的大好局面。
基本解决农村饮水难行路难
       “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沼气村、卫生村建设工程,积极解决农村群众“一保五难”问题,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村群众的饮水难、行路难问题,35万多名群众告别了就医难,6万多群众住上了生态文明村,5000多群众用上了沼气。
        我县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今年1-5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8.83亿元,增长15.4%;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增长3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8.17亿元,增长36.9%。(来源:云浮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