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市新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新兴动态 > 各镇动态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云浮市新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新兴动态 > 各镇动态
里洞镇:探索“123”工作法,激活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来源: 新兴县里洞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4-06-24 16:23:17

  今年以来,里洞镇党委深刻领悟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一个原则”、优化“两条路径”、搭建“三大舞台”,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里洞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63ff5f908e4496279fdc64c37abe720.jpg

  持“一个原则”,打通“聚才路径”。里洞镇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聚力在组织引领、交流联络、服务提质三个方面下功夫,做足聚才引才工作“基本功”,引导各类人才回流并主动投身高质量发展火热实践。强化组织保障。发挥统筹抓总作用,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度,组建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人才政务服务机制,制定镇级人才工作规划,推动各项人才工作落地落实,累计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人才工作推进会议等6次研究落实人才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列出责任清单,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完善联络制度。依托现有人才信息库,创新推行“1+1+N”人才联系制度,通过线下举办人才座谈会、交流会,线上微信沟通、电话交流等方式为各类人才普及创业创新以及惠民政策、算好“政治账”和“经济账”,引导、集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成功引回民宿经营能手、回乡青年等人才3名。提升综合服务。坚持把镇人才驿站和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联系和服务人才工作的“前站”,深化“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通过“人才点单、组织派单、网格接单”的方式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政务服务、就业咨询、创业激励、政策宣讲等多项“一站式”服务,并采取“敲门入户”的方式协助处理解决好生产生活等难题,切实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f5df909a3832589b439185b27a3fc80.jpg

  优化“两条路径”,激活“育才引擎”。着力优化“内培外学”“实践教育”两条路径,激励各类能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一方面,建立健全“内培外学”机制,依托镇人才驿站、镇党校、特色产业基地等阵地,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创新探索“集中授课+实地教学+互动交流+现场答疑”新模式,邀请高校教授、农技专家、本土人才等师资定期举行学习式、沉浸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的理论辅导班、技能培训班、实操应用班等,并注重创造“外育”机会,择优推荐书记能人、职业技术能人、农村青年能人等参加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各类培训,谋划组织人才队伍到兄弟镇、其他县区开展“互学互助互鉴”等现场观摩交流活动,促进人才队伍各方面能力提高。截至目前,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农产品电商直播”等各类培训班6期,参训120多人次,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党建+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头雁领航、群雁齐飞”行动,将人才培育与发展党员、选拔干部等相结合,注重从发展产业、乡村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才中发展农村党员和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发展出民宿、农家乐、特色种植产业等领域党员2名。同时,发挥基层一线作为党员人才培养锻炼“主阵地”的作用,以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等为载体,推动党员人才到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层治理一线岗位历练,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民宿经营、乡村治理等能力和水平。

23a5bcb9a0611b2d48c42613c1f5079.jpg

  搭建“三大舞台”,放大“用才效益”。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服务群众三方面搭建人才实践舞台,有力推动里洞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体现新变化。在产业发展方面,推行“村民点单+驿站派单+人才接单”模式,发挥书记能人、乡土专家、乡贤人才等资金、技术、人脉优势,帮助合作社、农户提供技术、资金等资源帮扶,指导周边农户发展,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目前,人才驿站挖掘引进村“两委”干部、返乡创业人员、种养大户等人才36名,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连片种植青梅、番石榴、高山茶、花卉等5000余亩,培育发展出玉珑民宿、树贤环保农庄等特色民宿20家。在乡村治理方面,积极发动书记能人、乡土专家、乡贤人才等力量加入镇“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鼓励引导其参与乡村绿化、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防范等工作落实。如农技“土专家”梁伙华主动加入乡村绿化管护服务队,落实网格管护责任,示范带动61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到新植苗木栽后抚育管护工作。在服务群众方面,结合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平台服务机制,通过打好“感情牌”,组织引导乡土专家、乡贤人才等10余名加入8个村(社区)担任网格员,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惠民服务、矛盾化解、生态建设等志愿活动26场,帮助解决种植难题、矛盾化解、政策落实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