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簕竹镇认真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和“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把律师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推进法律服务进村(社区)、进信访大厅、进综治中心,实现党政机关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增强基层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使调解工作有了法律支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簕竹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化矛盾解纠纷,法律顾问在身边
有法律问题向谁咨询?遇到欠钱不还如何追讨?邻里发生纠纷谁对谁错?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如何处理?……在簕竹镇平安法治办公室里,值班的法律顾问通过发挥专业优势,针对交通事故、婚姻、工作、劳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提供政策解读、法律意见和文书撰写等服务,为群众工作、生活中所遇法律问题“把脉问诊”“开具良方”。今年7月,李月平律师在云龙村民委员会值班时接待了该村村民钟叔的来访。钟叔房屋隔壁的电线杆被经过的大卡车撞倒,电线杆向房屋的方向倒下,砸在房屋的天台,导致钟叔房屋的楼顶出现裂痕等损害现象。事故发生后,钟叔已报交警和派出所处理,交警认定是单方事故,由大卡车方承担全部的损失。李月平律师了解具体案情之后,建议钟叔先与大卡车投保的保险公司进行协商,共同定损。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与大卡车司机、投保的保险公司共同委托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房屋的损坏进行价值评估。如三方无法共同选定鉴定机构,可以通过法院摇珠确定鉴定机构对涉案房屋进行评估。
据统计,自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以来,簕竹镇先后组织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等活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2024年上半年,累计接受咨询提供法律咨询310人次,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3宗,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扮好“三种角色”,丰富服务内涵
当好乡村法治人才培养员。由县司法局牵头,基层司法所为纽带,邀请法律顾问对“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20余名,打造了一支乡村留得住、农民离不开、服务不熄灯的“邻里律师”。当好法律政策解答员。建立法律顾问“一月一坐班”制度,开展常态化坐班服务,固定群众相对空闲的时间,固定服务环境较好的场地,通过村(社区)法治群提前公示值班信息与律师专长,方便干部群众有事能找到权威律师、能得到权威解答。同时,不定期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以案释法,实现镇月月有活动、村(社区)季季有行动。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法律顾问业务熟、专业强、全覆盖的工作优势,把驻村律师作为兼职调解员,让他们以“局外人”和法律服务人员的双重身份参与调解,更能得到矛盾双方的信任,提出的调解意见也极易被接受,矛盾纠纷能够顺利得到化解,实现人民调解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做到“三个结合”,创新服务形式
与平安建设相结合。通过普法赶集、普法进校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深入村、社区、网格,采用集中宣传、派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明白法律就在身边,真正能够听懂、理解、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24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8场次。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村(社区)法律顾问为“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的设立和运营提供法律意见,为乡村招商引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法律咨询。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与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就法治乡村建设如何推进、法律顾问工作如何提质增效深入探讨,为找准乡村振兴的法治突破点,改进现有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提供方向,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各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劝导、乡村绿化、美丽庭院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把责任担当融入服务全过程,为建设幸福和谐富裕新簕竹做出应有的贡献,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