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和县委“135”发展战略、“138”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农业专业镇”“北部工业重镇”的发展定位,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县委“135”发展战略实现“三年上台阶”的目标任务,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定制车岗标准,一心一意谋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描绘一张蓝图,打好“三大会战”。一是加紧招商引资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发展战略,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由党政“一把手”带队调研洽谈,专注于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我镇。通过“保姆式”政府服务对接一批县外企业,进一步加深优质项目落户我镇的意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不断优化我镇营商环境,打好优势牌和服务牌、打出招商引资服务组合拳,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转移落户。二是加强土地资源收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和城镇化进程,科学编制年度收储计划,精准储备,做到应储尽储、储而有用。重点抓好储备土地的登记台账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用地及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坚实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为土地收储提供充足资金保障,进一步规范土地征收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从而有力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建设。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重点谋划一批基础性、生产性、造血型、税源型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真正做到“项目等政策”。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盯牢政策、申请用地指标、着眼镇情、倾听民意,提前谋划、提早部署,通过积极沟通衔接、全面梳理建设需求,精准有效地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构建一个格局,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云浮市委七届二次全会精神及全市、全县招商引资推进会、专题会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营商环境的“掌舵人”和镇内企业的“店小二”,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仗。一是紧紧围绕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理念,坚持深入项目和企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投资意愿强烈、投资项目靠谱的企业打通“绿色通道”,提供点对点的专项服务,采取“一事一议”推进落实。二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单位职能、行政许可项目、收费标准依据、服务承诺、监督电话、工作流程等内容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公示,打造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机关,提高服务效率,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多渠道提供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三)开辟一条路径,稳住经济发展。一是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积极承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化落地项目,鼓励猎人谷、车岗温氏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全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抓紧落实准“四上企业”培育名单,提供“保姆式”“店小二”服务,力求不断增加全镇“四上企业”数量。二是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改造提升造纸、塑料、五金、食品加工等优势传统领域,不断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实现链式集群发展,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三是通过多方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措并举引进高科技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为发展镇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二、立足车岗特色,稳舵奋楫激发镇域经济新潜力
(一)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深走实,实现助农增收。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各项工作部署,靶向施策、科学谋划,推进车岗现代化建设“施工图”变“实景图”。一是着力抓牢深化放权赋能强镇的机遇,创新镇域利益分成、税收返还等机制,充分发掘利用土地与渔业养殖资源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打造新时代车岗“鱼米果茶”。二是继续做好“政企银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古墩项目建设,鼓励现有项目扩规模、增产值、拓销路、延链条,持续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是紧跟新时代步伐,探索“家庭农场”“特色农庄”的建设机遇,充分发掘镇内区位优势,建设一批风格鲜明的“农场农庄”,推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再升级,有效推动村民收入增加,实现“乡村振兴惠农民”。四是以“土地融发展中心”为契机,全面推广“1+4+2”模式,依托托管、代耕、存储和私人定制等方式,根治丢荒弃耕问题,盘活闲置土地,吸纳小农户实现大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科技、市场、人才、资本等要素和资源进入镇域,解决镇农业丢荒弃耕问题,选点探索发展设施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同时拓宽农产品品牌,如打造车岗紫米饼、车岗紫米米粉等品牌。
(二)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提升。巩固提升相塘村、洞表村2条省级典型村培育成效,重点把布马村、料村村培育为2024年省定典型村,建设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公共设施,提升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预计投入500万元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力争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加强“十里桃花·十里紫荆”景观带的开发,提升景区设施,引进民宿项目,形成旅游经济的良性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增长。
(三)谱写特色工农产业崭新篇章,实现多点开花。一是进一步擦亮牛油果特色农产品品牌,引导牛油果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延长产业价值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加快推进车岗特色沉香系列生产项目,通过走“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健康有机”之路,积极倡导低碳经济,传播生态文明,打造健康农业。三是持续提升“东方蓝鳄”养殖产值,打造特色“鳄鱼肉”食品品牌,开拓鳄鱼产业在制皮、食品、保健品、制药等方面的附加产业,优化和延伸我镇鳄鱼养殖产业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四是计划争取引进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魔芋深加工企业,并建设500亩魔芋种植基地。
三、深耕车岗本土,固道笃行走出乡村振兴新道路
(一)用好用活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使项目资金能够用出成效,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做好项目规划、立项、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等管理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造整洁文明的村容村貌,应紧盯乡道升级改造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动拓宽、“黑化”路面,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推进Y299车岗圩至罗坝单改工程和X810车岗至云洞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三是持续做好“美丽圩镇”建设和“车岗名特小吃+旅游+市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促进美丽圩镇与美丽乡村“美美与共”,实现乡村环境“气质颜值”和居民幸福指数双提升。
(二)建好建全各项为民惠民公共基础设施。一是加快车岗镇文化教育广场、车岗镇斗六山生态公园两个新广场的建设,提升镇内公园绿地和休闲场所服务覆盖率。二是不断强化对全区公共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和维护,做到早排查、早维护,对发现受损的公共设施及时予以养护、抢修,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圩镇环境。
(三)守稳守牢防返贫攻坚重要成果。继续发挥党委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继续引导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总结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各方面优势和问题,不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走深走实,拓宽带动防返贫监测对象增收的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四、着眼车岗现状,不忘初心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
(一)以民为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脚踏实地地为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服务,做好低保、社会救助、残协等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努力实现社区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发挥云浮技师学院帮扶单位教育优势,依托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组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吸引一批年轻外出打工者转型为“新农人”。
(二)以助为机,积极谋划社工关爱。推进社工站进驻各村(社区)全覆盖工作,建设一支有情怀能扎根的社工团队,搭建配套好6个社工服务点,发展更多本土志愿服务者,发挥专业技术,用心用情服务好全镇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继续做好“点亮微心愿”“长者生日会”等项目。
(三)文教为基,发挥基金会共谋共建。一是全面激发我镇花灯、书法及非物质文化类等创作热情和体育激情,并在活动中挖掘和凝聚一批优秀的爱好者和引领者,推动我镇在艺术创作与体育方面的交流学习和培育人才。二是开展文化艺术大赛、篮球赛、表彰大会、游学研学等活动。三是以点带面,以镇文化站为点,各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面,为群众提供全面整体的文化服务,持续做好文物保护、文体设施建设和维护等工作。四是依靠新兴县车岗文化教育基金会,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丰富我镇文化、体育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激活文化“一池水”。
五、守牢安全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一是着力深化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聚焦人民群众所恨所痛、所呼所盼、所急所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黄赌毒、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卫生院、文化活动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扎实推进“一村一警”全覆盖,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力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凭借一级、二级网格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员力量,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狠抓信访积案化解、源头治理和初信初访办理,坚持抓早抓小,减存量、控增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群众法治素养。三是抓实抓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森林防火、城镇燃气、城乡消防、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整改,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开展防火、防汛、极端天气等应急演练,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切实提高抢险救援、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镇大局和谐有序。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一)以“公心”强引领,打造忠诚政府。坚持用好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定政治标准、增强政治原则、强化政治担当、落实政治责任,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县委有决策、镇党委有安排、镇政府见行动。
(二)以“正心”立法治,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维护法治权威,行使法定权力,依法接受镇党委的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巩固拓展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成果,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执法队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三)以“真心”尽职责,打造担当政府。始终把践行宗旨、施政为民根植于心,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牢在手,用心用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坚持实事求是,聚焦聚力全镇发展中心和工作重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面对矛盾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推脱,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节奏抓工作落实,做到干就干好、干就干成,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以更有力度的工作实绩书写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四)以“明心”正清风,打造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着力打造清正廉洁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