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群众矛盾纠纷来访诉求后,东成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及时登记并会同涉事人员赶赴现场介入处理,这些只是综治力量履职尽责的日常缩影。
工业重镇,善治东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东成镇坚持“党建红”引领“综治蓝”,创新推行“政治为纲、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智治为力”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整合多方力量齐抓共建,推动“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实现“国字号”荣誉零的突破。
一、坚持政治为纲,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源动力”
东成镇坚持党建领航,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镇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下沉一线、进村入户调研指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源动力”。同时以镇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做强“1”阵地,整合公安、信访、司法、妇联、团委、村(社区)调解委员会等基层政法“6”资源,联动社会其他“N”综治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聚焦党群服务需求,东成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提升16个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水平,实现组织力倍增。同时精心打造“党建+治理+服务”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特色,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组织动员、协调推动等方面的“主心骨”作用,协同村“两委”干部、热心乡贤、网格员等综治力量解难题、抓落实、强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坚持法治为要,构筑基层社会治理“硬实力”
东成镇坚持把民主法治示范创建作为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动16个村(社区)成立民主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督导问效,成功打造碧塘村、都斛村等一批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积极整合驻村(社区)律师、“法律明白人”等法律服务资源,创新引入法律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为16个村(社区)调委会配备1名专业的法律顾问,提供“一对一、点到点”专业法律指导。高质量谋划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精心选址张贴法制宣传标语和图画,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驻村(社区)律师、社工、网格员等力量,为群众提供贴心便捷的法治宣传,并以“4·15”国家安全日、“6·26”禁毒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力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及治安稳定。2024年,东成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43场次,张贴大、小型宣传海报80张,悬挂横幅89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
三、坚持德治为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软实力”
东成镇积极探索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掘“两代表一委员”、热心乡贤、老党员、老干部、青年大学生“三下乡”等力量,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就地维稳。如6月11日,东成镇平安与法治办公室在开展大排查过程中了解到一起因施工方未支付工地伤者生活费用和护理费用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案件,随后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律师、老干部等多番周转“联合调解”,在6月18日,终于协商成功,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帮助伤者马某拿到了工伤赔偿款152000元。为体恤伤者,协商成功后调解员陪同伤者家属到医院让伤者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员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公平正义、责任与担当赢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四、坚持自治为本,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力”
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东成镇积极运用基层党组织扎根基层带领群众参与自治的优势,建立健全以党建引领的村级自治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红白理事会、“积分制”管理等基层治理方式,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力”。紧扣市、县关于“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精心组建一支共375名的群防群治队伍和21个最小应急单元,主动、准确、及时地掌握东成矛盾纠纷动态,今年以来排摸矛盾纠纷85起。同时通过开展建立微信群、连线上级部门、在线调解等方式,拓宽了调解渠道、提高了调解效率,建立网格微信群200余个,今年以来通过线上调解、远程连线以调解矛盾纠纷2起。
五、坚持智治为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东成镇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将全镇划分为1个大网格、16个中网格、78个综合网格,设置网格员78人,并积极探索群众点单、网格下单、干部接单的“三单”模式,用乡村“智网”撬动基层“善治”。依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推动党建、综治、民政等145个服务事项在线申办,实现“一网统揽”“一网多能”,2024年东成镇共流转处理网格事件233宗,办结率100%。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掌握治安情况和纠纷苗头,筑牢安全防线。今年以来东成镇无刑事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