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兴县簕竹镇,美丽圩镇建设的春风不仅吹靓了乡镇,更吹进了居民们的心田。村民李大爷站在宽敞明亮的簕竹文体广场上,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现在变成了我们圩镇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傍晚大家都喜欢来这里散步、聊天,感觉生活品质提升了不少。”李大爷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美丽圩镇建设成果和日常管护效果的由衷赞赏。
美丽圩镇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长效管护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才是巩固成果的关键。为此,簕竹镇在注重建的同时,更加注重在“管”的环节发力。近期,簕竹镇将村民自治、互助队服务及制度管理相结合,保障了簕竹镇圩镇面貌的持续美化,管理体系由“短期改善”稳步迈向“长效管理”,圩镇风貌从昔日的“局部亮点”扩展为如今的“全域提升”,生动地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蓬勃活力与实际成效。
以村民自治为基石,激发管护新活力。“我每天都会利用在圩镇散步的时间,把沿路的垃圾捡起来,不仅是我,附近的商户也都自觉落实‘门前三包’的规定,管护好自己的店门口。”圩尾自然村村民李子林自豪地说道。簕竹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构建起以圩镇片区的自然村为单位、网格化划分的“门前三包”责任体系。每个区域、每条路段、每个门户的管护责任均被明确到人,村民会自觉清扫地面、清除污物,让门前环境卫生焕然一新,积极植树栽花、精心养护,为绿化景观增添一抹新绿;村民以身作则,不乱堆杂物、不私设摊点、不违规停车,共同维护公共区域的通畅与安全,实现了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积极转变。
以互助队服务添助力,共创美丽新篇章。“我参加”“我报名”……在互助工作队微信群里,每次发起圩镇管护行动,队员们都会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据悉,簕竹圩镇片区共组建了17支289人的互助工作队,由自然村组长担任工作队长,镇干部担任指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工作优势,合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为推动美丽圩镇建设的坚实力量。如,红光社区第四居民小组组织互助工作队,群众等力量开展“清垃圾、治六乱、搞绿化”活动,他们手握扫帚和垃圾铲,对村道巷道、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等区域的堆积杂物、杂草、枯枝落叶、积存垃圾等开展地毯式清理,对圩镇地带进行彻底清理。同时,17支工作队积极宣传引导,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标语等方式,广泛传播美丽圩镇建设理念,引导村民形成思想共识,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互助工作队队员的身影成为了圩镇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簕竹圩镇的美丽蜕变添砖加瓦。
以制度管理促规范,执法护航保长效。为进一步加强圩镇管理,提升圩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簕竹镇制定了《新兴县簕竹镇圩镇管理办法》,依规引导圩镇商户、卖菜村民、流动摊贩等在指定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做到整治一处、清洁一处,有效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确保地面、立面、空间整体干净、清爽、有秩序。其中,针对镇区流动摊贩摆卖无序、占道经营的情况,镇综合执法队在华侨文化广场划定了指定区域,有效引导流动摊贩入驻该区域进行集中有序摆卖。摆摊卖煎饼的王姐满脸喜色地表示:“自从搬进这里摆卖之后,一方面不用担心被赶走,心里踏实多了,另一方面顾客更容易找到我们,生意也好了很多!”截至目前,镇综合执法部门整改占道经营20余户,进行教育疏导流动摊贩乱摆卖违法行为120多次,流动摆卖、占道经营现象大幅减少,沿街路面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的簕竹圩镇成为了家门口的小型便捷商业圈,汇聚着人气、财气和烟火气,实现了商贩、群众、管理部门的多方共赢。
在长效管护机制的推动下,簕竹镇美丽圩镇建设成果得以巩固和深化。如今的簕竹镇,街道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人、设施完善齐备、治安平安有序,成为了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展望未来,簕竹镇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托“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深化美丽圩镇建设和长效管护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