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532100717779XK/2025-00068 分类:
发布机构: 云浮市新兴县簕竹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8-13
名称: 簕竹镇:“三融三变”赋能“两社三中心”建设,提升乡村品质生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8-1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簕竹镇:“三融三变”赋能“两社三中心”建设,提升乡村品质生活

发布日期:2025-08-13  浏览次数:-

  近年来,簕竹镇紧扣建设“两社三中心”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创新推行“三融三变”工作法,把服务阵地精心打造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温暖前哨”,显著提升了乡村品质生活的内涵与温度。

图片1.png

  融合空间,实现阵地从“低频”到“高效”转变。簕竹镇围绕群众需求,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目标要求,对镇村两级服务阵地进行系统性空间重构,彻底打破传统阵地“场地闲置、功能单一”的瓶颈。一方面,持续深化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科学规划形成“1个镇级枢纽+9个村级站点”的“两社三中心”服务网络,通过系统梳理镇域内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盘活公建配套和闲置空间,成功腾出近1200平方米低频使用空间,以“功能嵌入、共享复用”方式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为文体活动角、共享课堂、国学讲堂、健康驿站等特色服务场景,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深入探索“阵地换服务”模式,利用现有富余党群服务空间置换优质平价公益服务,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方式筹集启动资金,引进有资质的专业化服务,以“公益为主+特色服务”运营模式,成功吸引A+书院、拾壹美术等企业进驻成为“合伙人”,并与温氏学院达成共建“乡村振兴研学基地”合作协议,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丰富、便捷的集成化服务,又实现了阵地“自我造血”。

图片2.png

  融合资源,实现活动从“匮乏”到“常办”转变。簕竹镇积极链接内外资源,构建起资源精准链接与高效转化机制,精心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依托“党员联系户+网格化”机制,积极践行“四个万家”走深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民情日志“一线六民”工作法为抓手,累计发动230余名党员干部、网格员下沉基层,共走访群众2000余户,梳理群众需求280多条。在精准掌握群众服务需求后,簕竹镇积极对接县级师资团队、专业机构和公益组织,发挥好本土社工资源和乡贤资源的作用,推动形成“县级资源下沉+镇级统筹调配+村级精准落地” 的资源供给链,常态化开展文化传承、书法绘画、医疗健康、休闲娱乐等各类定制化活动。如在端午来临之际,镇社工站联合六祖慈善会等在良洞村、榄根村、云龙村等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党群暖心 欢度端午”主题活动,通过包粽子、抛圈圈、折纸等活动形式,让群众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2024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50余场,参与群众超3000人次,活动频次较往年提升2倍以上。这些活动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成为塑造社区认同、凝聚邻里情感的重要纽带。  

图片3.png

  融合力量,实现服务从“单一”到“多元”转变。簕竹镇立足基层治理新格局,以系统思维破题,通过“党建+”汇聚多元力量,努力把“千条线”织成“一张网”,点亮群众“微心愿”。聚焦“一老一小一困”实际需求,簕竹镇充分发挥“党建+社会救助”服务机制,联动综治、民政、残联、妇联、团委等部门,成立20多支纠纷调解、医疗服务、家电维修、居家养老、关爱成长等专项志愿服务队,为广大村民带来全方位的惠民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镇党委针对辖区内养老需求,建立“1名社工+N名志愿者”的联系服务机制,联动社工机构、志愿者定期在全镇辖内开展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形成“15分钟养老圈”。2024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义诊义剪、送光明、圆梦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53场,服务覆盖超1200人次,群众满意度达100%。同时,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创新打造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广泛吸纳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创业青年等人员力量下沉,依托其专业优势为群众带来农技指导、就业培训等实用“兴趣班”,如组织有需求的村民分别到非雷村“麻竹笋种植基地”开展竹笋种植实地培训和到榄根黄塘村家庭农场开展高效养殖经验学习活动,极大满足了群众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