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新兴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市委“248”战略目标体系和“365”竞标争先体系,紧扣县委“135”发展战略和“138”具体部署,紧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县“三农”领域持续走深走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粮食生产实现稳定增长
坚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一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预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60万亩(水稻28.95万亩),粮食总产13.93万吨。二是畜禽水产养殖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预计到2024年年末,全县生猪存栏 40.11 万头,同比下降1.67%,出栏73.81 万头,同比上升5.93 %;预计到2024年年末全县家禽存栏3671.58万只,同比增长0.27%;出栏 1.635亿只,同比增长1.02%;牛存栏3800头,同比下降45.17%,出栏1070头,同比下降17.69%;肉类总产量25.73万吨,同比增长9.15%;生牛奶产量11912吨,同比增长416.83%。水产品产量3.5774万吨,增长2.35%,渔业产值14亿元,增长8%。全县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未发生县域重大动物疫情。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一是持续开展撂荒耕地摸底核查与复耕复种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撂荒耕地摸底核查工作任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撂荒耕地完成复耕面积925.70亩,完成复种面积905.70亩,在今年上级无下达任务指标情况下,复耕复种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二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天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于6月28日通过市级竣工验收,目前已完成工程资料的上图入库。2025年新兴县东成镇等2个镇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初步设计文件已通过市项目评审审批。三是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并通过验收,样点综合得分为96.22分,制备表层与剖面样点合计714个,制备率100%,检测样品714个,检测率100%。四是持续加强农业生产指导服务。扎实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指导工作,加强灾害天气防灾减灾救灾和水稻“两迁”害虫防控的技术指导,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粮食增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大力促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
一是高标准推进“1+7”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兴县现已创建1个国家级产业园和7个省级产业园,涵盖畜禽种业、优质鸡、生猪、丝苗米以及茶叶等主导产业,对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涵盖范围包括全县12个镇,截至2024年10月底,6个产业园累计投入资金约28.51亿元,其中使用财政资金约3.047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及地方财政涉农统筹资金投入约25.46亿元。二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取得新成效。今年指导广东明基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累计培育各类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5家,其中:国家级2家(温氏集团、明基水产)、省级10家、市级22家、县级11家,涵盖茶叶、食品、水产养殖、生态农业等行业。三是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成功举办了新兴县“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首届新兴凉果产业发展大会暨六十周年志庆活动、2024年云浮市新兴香荔产业发展大会暨“新兴优品”品牌发布活动,吸引了数十万人热情参与,进一步推动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政银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项目收益分配工作,助力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我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7个养殖小区项目已完成全年四个季度合计1438.2万元的收益收取;共1249.11万元已全部分配到各村(社区),补齐各行政村(社区)经营性收入的资金缺口,2023年底已实现全县行政村和社区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顺利完成市委的目标部署。2024年,七个养殖小区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实现了1078.62万元的经济收益,在计提了所有必要费用后,养殖小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剩余收益320万元已顺利分配并发放至各个行政村(社区)。目前,我局正着手分配与发放养殖小区2024年第三季度收益至各个行政村(社区),并开展收取养殖小区2024年第四季度收益的有关工作,力争2024年底我县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年经营性年收入达到17万元以上的目标。二是大力推进“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我县在110个先行先试的自然村中,已有30位合作能人参与,并初步落实了34个选址,可覆盖110个自然村(覆盖率100%)。34个选址的占地面积达到2027.1亩。目前已有29个选址开始动工建设,其中包括17个养鸡项目、11个养猪项目和1个养鸭项目,项目可为100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0万元的增收(动工率为90.91%)。29个已动工建设项目中,建成并投产了有9个家庭农场项目,可为全县15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0万元的增收。
(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三大重点,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驻镇帮扶“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县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4987户12499人,其中脱贫人口有劳动能力人数共4106人,其中务工人数3998人,就业率97.37%。累计识别认定监测对象76户265人,经帮扶后74户255人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风险消除率97%。现存监测象2户10人,均按要求落实帮扶措施。2024年1-11月全县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3.96元,增长率5.5%;其中有劳动能力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4.20元,增长率6.5%。二是不断提升驻镇帮镇扶村水平。目前,12个乡镇共有26个带动100户以上的农户产业,联农带农7444户,实现年户均增收16072.88元。共培育建成乡村振兴车间21家,吸纳农村劳动力3469人,人均增收22596.04元。全县驻镇工作队推动268家企业与154个村(居)委开展结对共建,投入资金共5201.96万元。累计为1064个自然村办理惠民好事实事3406件。三是持续深化消费帮扶行动。目前我县已认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393个以及认定消费帮扶专区、专馆7个。通过食堂采购、工会消费、专馆销售、工作队促销等方式,全县累计消费帮扶销售额约5亿元,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扩展巩固。
(六)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为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我局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线,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鱼塘尾水排放治理等工作,一是畜禽屠宰模式实现转化升级。科学规划整合全县“一镇一场”的屠宰模式,对“小、散、乱”,设备设施老化落后,废气废水和噪音污染严重的水台、稔村、里洞等10个屠宰场实行关停,分别投入500万元和5000万元对天堂、新城2个屠宰场实行升级改造和选址新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升级改造。我县畜禽养殖场普遍采用生物发酵床垫料农用、生产有机肥、厌氧发酵沼液沼渣还田、堆肥发酵还田等模式,基本形成“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发酵→沼液(渣)还田”养殖场粪污处理与种养结合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县内3间有机肥厂年生产有机肥约20万吨,消纳处理畜禽粪污约30万吨。三是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邀请专家集中授课和外出参观学习佛山市三水区鱼塘养殖尾水治理方式;大力宣传《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拍摄《水清鱼欢产业兴》新兴县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治理宣传片,利用新媒体宣传到各镇和各水产养殖企业(场);召开畜禽养殖管理和生态环保推进会、种养结合等各类技术培训和相关会议60余场次,有力的推动了我县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四是严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近三年我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分别为92.93%、96.98%、96.99%,按时高质量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五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水稻“三控”技术、农业机械化应用、植保无人机飞防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面积达56万亩,推动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
(七)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县新增补贴机具383台/套,受益农户216户,享受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金额25.957万元,全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我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02%。
(八)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开展2024年“三清三拆三整治”回头看工作,已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1288处,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901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共处541处,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67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共181处,拆除危、旧、弃房121间,完成垃圾乱扔乱放、污水乱排乱倒448宗,“三线 ”(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355宗。二是全域开展2024年村庄绿化“四小园”建设提升工作。我局结合绿美新兴建设,全面组织动员各镇利用三清三拆后的空地、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等规划建设“四小园”3240个,约219.32万平方米,其中:计划建设提升1973个,计划新建1267个,目前已完成建设2913个,其中:已完成提升建设1752个,已完成新建1161个,已投入建设资金约351万元。
(九)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一是乡村振兴“三带”进一步延伸拓展。截至目前,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总投资3.5亿元,长75公里,建成美丽乡村精品带5条、总投资3.75亿元,长117公里,建成美丽乡村风貌带5条,总投资2.03亿元,长56公里,以打造乡村振兴“三带”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大力推进典型村建设。2024年全县建设首批省百千万典型村16条,新选树培育22条,市选树培育典型村24条,我县按照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关于做好第二批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工作的通知》组织各镇做好首批典型村整改以及新选树培育典型村的建设评估准备。
(十)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大力实施创新“土地融发展”模式。以车岗镇、天堂镇作为创新“土地融发展”试点,探索撂荒地恢复机制试验课题进行大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车岗镇土地融发展中心”已收储撂荒弃耕土地3450余亩,流转1620余亩,高端稻米定制650余亩,自成立至今经营额达400余万元;“天堂镇土地融发展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620余亩,村集体、农户增收160多万元。二是认真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扫尾工作。规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42.79万人,同时推进了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资产量化的组织数有235个(经联社65个、经济社170个),完成率为84.84%。其中应颁股权证到户的有13868户;涉及经营性资产总额21890.11万元、非经营性资产3179.86万元。
(十一)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3·15”消费者等重点活动进行普法宣传,开展法律法规宣传2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2318多份。二是推进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全县共199个行政村(含社区),已培育并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183户,计划2025年实现学法用法示范户覆盖到全县每个行政村。
(十二)党建引领促振兴
强化干部党性教育,开展主题教育大会,发放学习材料,局党支部召开“三会一课”20次,讲专题党课3次,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次,集中学习累计学习时长7天。确保全局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党员就出现到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领着问题带队沉到一线抓调研推动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做深做实、落地见效。
二、2025年工作计划以及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深化撂荒耕地整治,力保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长,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投入,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为重点,协调各方资源,凝聚建设力量,补足短板,夯实典型镇村发展基础,巩固拓展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三带”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大力推进产业振兴。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7个养殖小区运营管理,确保到2024年底实现我县所有试点自然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7万元以上。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新兴香荔、凉果等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推动“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建设,更好带动县镇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四)加快推进在建产业园(广东省畜禽现代种业产业园和新兴县茶叶产业园)项目建设。提前做好2025年省级验收准备。充分发挥现有“1+7”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阵地作用,持续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产业园示范带动,助推镇域经济发展,助力我县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五)全力做好典型村培育建设工作。组织各镇抓好首批典型村问题整改以及新选树培育典型村的建设评估准备。努力在优势指标上持续发力、在弱势指标上重点突破,提前部署做好验收准备。二是抓好问题整改。对典型村的所有自然村进一步开展自查自纠,主动找不足、补短板,对省巡视实地核查反馈的问题要加快整改到位,销号清零。
(六)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以“网格化”形式压实镇村主体责任和帮扶单位帮扶责任,持续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三类”监测对象的扶持力度,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进一步加大产业、就业、消费、社会帮扶力度,不断拓宽脱贫群众的增收渠道。
(七)巩固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成果。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农机安全生产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管理,有效遏制农机事故,确保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八)推进畜禽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做好疫病防控。加强畜禽污染治理工作,推广农牧循环模式,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加强疫病监测工作,完善疫病监测网络,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保障我县畜禽水产生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