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镇地势平坦,耕地广阔,气候适宜,花卉种植行业历史悠久,花卉产业以乡村美化、城市观赏花卉品类为主,包括三角梅、绿芙蓉、美人铁、天堂菊等品种,全镇种植花卉面积达10000多亩,产值达2亿元。其中簕杜鹃(三角梅)是天堂镇特色花卉,通过多年培育,至今已拥有超300个品种,种植面积超5000亩,是省内最大的三角梅种产销中心。天堂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绿美生态建设,深入挖掘花卉产业的潜力,将花卉产业与乡村绿化美化紧密结合,不仅扮靓了镇容镇貌,更厚植了绿色生态的底蕴,进一步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产业集聚成链,红色引擎助力
天堂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理念,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整合辖区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牵头组建花卉园区,打造花卉种植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花卉种植品种研发及种植技术创新。并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链建在产业链上,组建成立了天堂镇花卉园区党支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有意愿种植花卉的农户加入园区发展轨道中,构建花卉产业集约化发展格局。
可循环式绿化,产业持续升级
天堂镇党委大力引导花卉园区企业立足“长效”思维,创新构建“全周期养护+可再生利用”的新型绿化模式,激发三角梅花卉产业创新活力。传统的花卉购买方式往往是一次性投入,花卉随时间枯萎后需重新购买,成本较高且不利于资源循环利用,而三角梅品种繁多、花期较长、色彩艳丽,并且萌芽力强、耐修剪、易造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和庭园种植、盆栽观赏,是一种观赏价值高、市场反响好的园林绿化植物。目前,镇内部分花卉企业通过与项目方签订租摆协议开展绿化项目,在国道、绿化景观道旁等沿线摆放三角梅,并通过定期“推陈出新”方式,分批更换花期正盛、生机勃勃的三角梅,确保绿化景观的持久美观。而那些花期暂过但仍具萌新活力的三角梅,则被送回花场进行专业养护,等待周期性再次替换使用。这一做法不仅维持了绿化效果的观赏性,生动突出三角梅的特色和品牌形象,还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极大提高了三角梅在园林绿化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在镇党委、花卉园区党支部的带动下,持续擦亮“绿美富”党建品牌,与花卉园区企业、农户签订党建赋能“绿美”经济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好房前屋后、闲置集体土地种植三角梅发展庭院经济,以“投放+回收”循环模式实现美化环境、联农带农、破解花卉产业发展用地难题的三重效益。
“线上+线下”售卖,开创产销新模式
天堂镇强化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升级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柔性引进花卉种植、电商运营、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推动花卉产业“求新求变”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成功搭上了“电商快车”,以“线上+线下”售卖的方式开创花卉产销新模式。通过举办露营音乐节、“紫米+”农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梅花节系列活动,融合文艺汇演、农产品展览、粤菜师傅等丰富元素,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花卉园区。据统计,2024年累计超3万人次的游客到镇欣赏绿美新景及购买农产品,带动增收超500万元。镇内各花场在全国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广州花卉博览园展销,也大力通过直播、商城小程序等新媒体线上平台推广销售三角梅。积极搭建电商人才服务平台,推动天堂镇花卉园区与专业新媒体运营团队合作,探索直播带货。目前,共有5名专业主播在花卉常驻园区直播售卖热门花卉产品,为市场引入客流量,园区仅线上销售额每天超1万元,遇到节假日增长十几倍,预计还有上升空间。
接下来,天堂镇将进一步发挥三角梅花卉特色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示范、生态环保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全镇三角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多彩三角梅开出发展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