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人间,火映团圆。3月9日(农历二月初十),一年一度的“舞火簩”民俗活动在新兴县太平镇社圩村隆重举行,这场传承千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热烈的火焰、浓厚的乡土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共同见证岭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开始之前,周边群众早已在社圩村各条村道上等候,甚至有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到此拍摄、本地知名网红专门来此直播盛况。此时的岱山寺前空地上,各坊村民正忙着架起铁条制作的火簩,每个坊的火簩都不相同,有用铁叉叉起来走动的,有用铁管焊成架子架起来的,有在铁架底部安装轮子推着走的……引领队伍的五彩花车和明威助阵的醒狮队伍蓄势待发。
晚上7时30分,“舞火簩”正式开始!随着长明灯从岱山寺六祖殿引出,火种依次点燃全村10个坊的“火簩”,村民挑起特制的“火簩”巡游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在供奉的六祖、龙母等神像的开路带领下,各坊青年抬着“火簩”在锣鼓、醒狮的引导下开始环村巡游。每当巡游至开阔地时,青年高举火簩旋转舞动,沿途村民添加木柴使火焰更旺,配合喧闹的人声,最终形成了“火舞”高潮。
据了解,“舞火簩”始于唐代末期,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活动的核心是对火图腾的崇拜,融合了驱疫祈福、庆祝丰收等美好愿望,也一直团结着社圩村人民,具有极强的文化认同感。
近年来,太平镇持续做好“一村一品”和“农文旅”融合文章,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富民兴村深度融合。除社圩舞火簩外,江上火把节、悦塘舞金龙、河村闹元宵等民俗活动均得到系统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能以崭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为太平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圩“舞火簩”民俗活动,参加人员数量大、观赏游客多,太平镇党委、镇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活动前期要求活动主办方提交详细的活动方案,对活动主题、流程、参与人员、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严格审核,与有关责任主体签订安全责任书,切实压实管理责任。同时,召开太平镇2025年社圩“舞火捞”民俗活动安保工作会议,就活动期间的社会秩序安保维稳和人民群众安全保障进行了细致的研判,并制定了《2025年太平镇社圩“舞火捞”民俗活动安保工作总方案》《2025年社圩“舞火簩”民俗活动应急预案》,为活动安全、有序、欢乐、祥和地进行保驾护航。活动当天,太平镇联合县公安、县消防、镇卫生院等单位,成立现场指挥、交通指挥、跟踪协调、后勤保障、应急医疗等多个专门小组,派出应急分队、民警、交警、消防队员等维持现场秩序,直至深夜11点活动圆满结束,确保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热闹的非遗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