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图书馆就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支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从旧到新,新兴县图书馆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新兴县图书馆,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亲切与温暖,共同回味那些与书为伴的美好时光,感受时代的变迁。
时光回溯至1985年,新兴县图书馆初生于新州故衙,依偎在中山公园的怀抱中,仿佛一位静谧的学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那时的它,虽面积不大,建筑面积仅有两千多平方米,却承载着全县人民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380个阅览座席,虽显紧凑,却总能见到读者们或低头沉思,或轻翻书页的身影。那是一个手工借还图书的时代,每一本借阅的书籍都记录着工作人员辛勤的手迹,也见证着读者与知识之间那份质朴而纯粹的联系。
时光流转,2022年新兴县图书馆新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于世人面前,成为新兴县文化的新地标。建筑面积跃升至1.2万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空间内,不仅藏书量激增,达到了46万多册。新馆主体结构有三层,内设有儿童阅览区、报刊期刊阅览区、残障人士阅览区、展厅、地方文献室、筠城智慧图书馆、藏书阁、便民服务中心(人大代表书院、党建图书阅览区、红色图书阅览区、中国文学馆等)、广东流动图书馆新兴分馆、仰典阁(国学馆)、阅读疗愈区、六祖文献馆、悦茗荟(茶艺馆)等20多个服务功能区。新馆采用现代简约的新唐风设计,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又展现了新时代下的开放与包容。
从手工借还到自动化管理,从单一服务到多元化创新,新兴县图书馆的变化,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服务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作为全省首个流动图书馆,它不仅促进了本地图书事业的快速发展,更通过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总分馆等新型服务模式,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乡村田野。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新兴县图书馆新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纷至沓来,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与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新兴县积极为市民创造一个功能齐全、便民利民、温馨舒适的智能化阅读空间,让全城飘满书香。目前,全县逐步形成了1家总馆,13家分馆,60个村级、社区、学校服务点,9个粤书吧,城乡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常年策划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拥抱“诗和远方”。多年来,新兴县图书馆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国家级奖项10多个,省级奖项30多个,市、县奖项1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