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兴泥塑
发布时间:
新兴泥塑制作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唐代。六祖弟子方辩和尚,是天竺来,是雕塑好手,六祖惠能大师圆寂后,六祖惠能的真身像被接往韶关宝林寺,新兴信众十分怀念他。于是方辩和尚施展技艺,按六祖真人坐着的大小用泥塑了一尊像,塑像栩栩如生,目光和蔼、面容祥和,与六祖平时坐禅一样。当时,地方上的民间信众见方辩和尚有如此神技,要求方辩传授,方辩也乐意愿将技术传授于民众。从此,泥塑技艺在新兴扎根,流传至今。
新兴泥塑的形象多取材于神话小说、民间故事及地方人物、谐趣故事中的人物及情景造型。类别有神佛像类、脸谱肖像类、动物类、杂锦类四大门类。尤其是佛像类,所雕的佛像供佛教寺院、庵堂供奉用,县内不少寺庙,如国恩寺、金台寺、藏佛坑等现存有雕塑的佛像。泥塑表现手法有雕、塑、捏、贴、刻等,泥塑神佛形象细致入微,造型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风格朴质。
新兴是佛地,寺庙众多,自然对泥塑的需求就多。清末,新兴县集成镇越王殿村(现六祖镇南塘村)民间艺匠陈平溪所雕“六祖像”,面容慈祥,使人瞻仰而肃然起敬;新城锦水民间艺人曾庆、曾瑞章父子擅泥塑,其曾祖父曾佩居是新兴当地有名的民间泥塑艺人。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曾庆、陈耀宏、梁子牛、林永鑫、陈耀珠、梁方新等雕塑能手有,他们曾以一年多时间,把被严重破坏的国恩寺的佛像、罗汉等43尊塑像复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近年来,泥塑这一传统手工技艺正面临濒危状态,懂此技艺者日少,年青人更少。泥塑艺人以个人经营为主,规模较小,有工接到就去做,工程大的则找人帮工。
版权所有:
主办:
粤公网安备44532102445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