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洞镇:深化“人才+”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
发布时间:
近年来,里洞镇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化“人才+”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绿美生态建设的人才矩阵,带动管理、智力、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为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产业”激活力,拓宽振兴“致富路”。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要振兴关键在人才。里洞镇锚定将“土特产”做成“大产业”的目标,打造以才兴产、产才互融新格局,着力推动人才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转化。如,里洞镇葛冲青梅种植基地负责人、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乡土专家许水兴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积极邀请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前来“传经送宝”,对青梅种植合作社农户开展培训,针对青梅品质改善、口感改良、产量提升等贡献“农技锦囊”,助力提升青梅种植产能。目前青梅种植基地种植总面积达1000多亩,年产量达200万斤,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19万元。同时,以扩展延伸青梅产业链条为抓手,里洞镇依托丰富的梅花资源和农文旅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人才驿站聚才引智作用,积极发动旅游达人、乡贤人才等群体以“梅”为“媒”,创新打造多元化“赏梅+露营”“赏梅+采摘”等“赏梅经济”新业态,推进休闲观光、研学创意、康养经济等协同发展。目前,里洞镇盘活整合土地、资金等要素发展“赏梅经济”,打造农文旅产业文化周、天露山“梅花节”等活动品牌,举办以“上盆香雪 花间跨年”为主题的上盆山梅林跨年倒数活动,进一步延伸农文旅产业链,提升里洞镇特色农文旅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人才+治理”增效能,提升群众幸福感。里洞镇紧扣“党建带动、人才互动”工作思路,通过搭建人才共治平台,推动人才在解决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中出谋、出智、出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整合推动退休老干部、法律顾问、技术特派员等“十个一”人员及驻村第一书记、乡贤能人等基层治理人才下沉到一线网格,
切实增强村(社区)党组织统筹落实能力和平急转换能力,推动各类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坚持创新基层协商治理服务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村文化楼等阵地,搭建人才议事会、乡贤议事堂等协商共话平台,引导各类人才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等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中发挥“智囊”作用,为推进乡村善治提供依据和参考。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人才议事会、乡贤座谈会等8场次,收集涵盖完善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意见和建议56条。此外,以民情日志“一线六民”工作法为载体,结合落实“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充分发挥本土人才、“银发人才”等人熟、事熟、有威信的优势,化身群众身边的“收集员”“调解员”“宣传员”,以“唠家常”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44件,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才+绿美”提质效,绣出乡村“锦绣图”。里洞镇聚焦高质量推动乡村绿化工作,将人才工作贯穿于扩绿、兴绿、护绿全过程,汇聚各类人才力量助力做好绿化培训、绿美规划、种植管护等工作,推动人才与乡村绿化融合发展。一方面,建立健全乡村绿化培训机制,依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镇委党校、乡村绿化示范自然村等阵地,紧密围绕乡村绿化规划、乡村绿化苗木选择与配置、养护管理技术、苗木病虫防治等方面内容,创新探索“集中授课+实地教学+现场答疑”新模式,邀请县挂镇乡村绿化服务团队专家、本土绿植人才、本土园艺人才等开展乡村绿化“传技赋能”培训、“互学互鉴互促”等活动14场次,促进参训人员理清乡村绿化工作开展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乡村绿化种植和管护水平。另一方面,发挥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桥梁纽带作用,发动各村(社区)召开绿化人才交流座谈会,结合自身发展和工作经验,就如何推动里洞镇“百千万工程”和乡村绿美建设工作献言献策。同时,深化“镇村点单+人才驿站下单+专家人才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推动农技专家、乡村绿化服务团队到各村把脉问诊、传经送宝,协助做好绿化规划、花木种类选择、管养维护等工作,有效推动苗木种植管护、“美丽庭院”创建、乡村绿化示范自然村打造等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专家、乡村绿化服务团队的帮助下,目前全镇共种植花卉苗木2万多株,打造“美丽庭院”94户,建设主题林18片。
版权所有:
主办:
粤公网安备44532102445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