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洞镇:党建引领产业兴,铺就“梅”好致富路
发布时间:
近年来,里洞镇党委紧抓“人文六祖,多彩里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发展契机,立足“生态旅游强镇”发展定位,融合现有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做实组织引领、能人驱动、产业延伸“三项举措”,深挖青梅产业发展潜能,因地制宜做好做优“土特产”文章,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党建领航筑根基,锻造产业振兴“主引擎”。坚持强党建、抓发展、富百姓、促振兴的发展思路,聚焦党建引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强村富民工程,引导葛冲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青梅产业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一把手”项目,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产业资金、管理技能等优势,成功建成1000多亩的青梅种植示范基地,助力葛冲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26万元,推动“葛冲青梅”品牌做大做强。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契机,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等开展实地调研,听取种植大户、合作社对发展壮大青梅产业的意见及建议,并提供一系列贴心服务,帮助解决采摘、销售、运输等产业难题,有力推动青梅种植产业健康发展。此外,坚持以乡村绿化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青梅种植党员、村民小组长、互助工作队队员等多元力量,结合生长习性、种植成本、养护成本等因素,积极做好里洞全域梅树及其苗木的栽种和管护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新种青梅树种4300余棵,切实提升绿美经济效益。
能人助力增效益,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要振兴关键在人才。为搭建农业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镇党委依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邀请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对青梅品质改善、口感改良、产量提升等贡献“农技锦囊”,助力提升青梅种植产能。同时,坚持把“土专家”培养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规划,依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党群服务中心、青梅种植基地等平台优势,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培育力度,让头雁能人、种植能手、乡贤能人在青梅种植、技术和管理上为群众“面对面”传经验、教方法,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如,葛冲村党支部书记许水兴,拥有多年果木种植管理经验,他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视频连线、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青梅种植专题宣讲、种养技能培训等服务,切实把知识和技术输送到田间地头、输送给青梅种植户。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开展青梅产业发展培训活动10余场,成功培育了30多名村民成为青梅种植“土专家”,推动青梅种植年产量超200万斤。
农旅融合添动能,打造经济增长“新赛道”。镇党委立足丰富的梅花资源和农旅产业发展优势,以扩展延伸青梅产业链为抓手,着力在完善发展规划、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赏梅经济”新业态。一方面,统筹镇内红色、绿色、古色等资源,聚焦群众出游需求,以天露山旅游度假区、黄窝林场、葛冲上下盆山青梅基地为节点,串联红色印记馆、特色民宿、农业产业种植基地等旅游资源,通过融合发展“农业种植+深度加工+休闲旅游”形成体验经济,持续探寻“赏梅+露营”“赏梅+采摘”等多元化的“赏梅经济”新业态,打造出5条集赏花、观光、休闲度假、研学于一体的精品赏梅路线,推进休闲观光、研学创意、康养经济等协同发展。依托赛事节庆,开展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旅游宣传,打造农文旅产业文化周、天露山“梅花节”等活动品牌,举办以“上盆香雪 花间跨年”为主题的上盆山梅林跨年倒数活动,实现梅花旅游季期间日均客流量达2000余人,有效提升农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聚焦旅游服务提升,在镇党委的统筹引领下,各基层党组织自发组建了4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通过交通疏导、导游讲解、农产品“推介”等志愿服务,为游客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同时,配合县完成省道S276线新兴县岭脚至里洞圩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提档升级里洞赏梅观光路线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指示标识牌,累计拆除天露山旅游度假区沿线道路不规范广告牌42块,统一样式规范设置指示标识牌28块,有效提升指示标识牌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满足游客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等需求,打通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
版权所有:
主办:
粤公网安备44532102445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