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产才融合激活“百千万工程”新引擎
发布时间:
在广东省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新兴县天堂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枢纽,以人才为支撑,聚焦花卉、紫米、粤菜、文旅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产才融合、镇村互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整合高校资源、激活乡贤力量、搭建技能培育平台,天堂镇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慧。
搭建平台,打造产才对接“核心枢纽”
近年来,天堂镇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标准化、规范化升级改造,完善了专家工作室、多媒体培训室、交流洽谈室等功能区域。以人才驿站为枢纽,天堂镇成功引进了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的15个专家团队,涵盖花卉种植、紫米加工、预制菜研发等多个领域;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的“城市客厅”不仅是展示天堂镇抢花炮等非遗文化和三角梅花卉、紫米系列深加工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的展示窗口,也是人才服务的重要平台。通过“城市客厅”,天堂镇举办各类人才交流和展览活动,切实增强了人才交流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智能引擎”。
提质增效,赋能特色产业“人才力量”
天堂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紧紧围绕本地农业大镇、万亩花卉园区等一二三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把人才链接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一方面,人才推动产业振兴,在花卉产业方面,柔性引进花卉种植专家,推动花卉种植面积扩至万亩,产值达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多人。同时,借助电商人才力量,开创“线上+线下”花卉产销新模式,仅线上销售额每天超1万元。在紫米产业方面,通过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推动“高效生态奶牛养殖”等项目落地并于今年获供港许可,带动紫米年加工量突破400万斤,产业产值提升35%。另一方面,科技助力产业升级,天堂镇助力打造“产学研基地+龙头企业+农户”新模式,建成智能温室大棚近20万平方米,引进喷淋系统、花期调控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300多个三角梅品种四季育苗、错峰开花;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研发三角梅抗病新品种,推广智能滴灌技术,开发盆景造景、立体绿墙等产品体系,带动万亩花卉园区产值突破2亿元。
筑巢引凤,激活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天堂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理念,通过创新机制、搭建舞台、强化激励,充分释放人才效能,走好产才融合发展道路。一是分类育才,打造“乡土人才孵化器”。天堂镇依托人才驿站,构建“专家+乡土人才”传帮带机制,开设花卉种植、紫米加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26期,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培育本土农技骨干68名、粤菜师傅300名、湾区月嫂140名。二是精准引才,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积极探索“双百行动”结对共建机制,与华农大、佛大等高校联系对接,建设科技小院和综合实践基地,配备多功能室场12个,开展培训14次,惠及322人次。三是暖心留才,构筑“近悦远来”生态圈。天堂镇高度重视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常态化走访联系人才,倾听意见建议,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住房安居、医疗保健等问题;通过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摸清人才需求,探索更具活力的引才聚才机制和留才用才体系。同时,天堂镇常态化举行蔬菜花卉种植、苗木种养、“南粤家政”等技能培训班,组织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交流活动等,促进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
新兴县天堂镇通过搭建人才平台、聚焦特色产业、强化人才培育、优化人才服务,推动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天堂镇将继续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持续助力“稻花乡里 人文天堂”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主办:
粤公网安备44532102445329号